1.我馆的书刊分类方式
采用《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》(简称《中图法》)对书刊进行分类,对不同学科门类的书刊,采用不同颜色的书标,所有库室的书刊均采用分类排架并在书脊下方标注索书号,索书号是书刊位置的唯一标识,读者可按索书号找书。
2.索书号的含义和构成
索书号,又称索取号,是图书馆藏书排架用的编码,是文献外借和馆藏清点的主要依据。大家在借还图书的过程中会看到在图书的书脊上有一个标签,上面有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号码,这号码就是索书号。利用《中图法》分类的结果是使每种图书都获得一个分类号(class number),但仅有一个分类号是不够的,因为同一类图书可能有很多种,所以还有必要进行进一步区分。在分类的基础上,再赋予每种图书一个书次号,共同组成图书的索书号(call number),如TP316/180。索书号(call#)是图书馆赋予每一种馆藏图书的号码。这种号码具有一定结构并带有特定的意义。在馆藏系统中,每种索书号是唯一的,可借以准确地确定馆藏图书在书架上的排列位置,是读者查找图书非常必要的代码信息。
索书号一般由文种号、分类号、种次号组成, 其中:“E”为文种号,“TN03” “V24”是分类号,“08”是种次号。
“文种号”表示该书所属文种,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。如“E”表示该书是英文书,“J”表示日文书,“U”表示俄文书,“G”表示德文书,“EC”表示英汉对照图书,“CE”表示汉英对照图书等。文种号如果用“()”括起来,则表示该书是原版书,如(E)表示英文原版图书。文种号原来是在索书号的最上边,如图三所示,1997年,我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升级后,根据系统的要求,将文种号放在“/”下,并用“:”将其与种次号区分开。
“分类号”由图书分类法的分类体系所决定,说明该书所属的学科类别。目前本馆图书采用《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》(第五版)分类,共分为 22 大类。由于在索书号中带有分类号码,使同一学科主题的图书得以比较集中地排列在书架上,起到方便读者查找的作用。
“种次号”是按照每种图书进入馆藏时间的先后所取的顺序号码。所以在同一类书中,种次号的数越小,表示此书越旧。(有的馆也有用作者号作为种次号,如,清华大学图书馆等。这样做的好处是,同一作者的书在书架上可以排列在一起。)有时,种次号后附加有“版次号、卷次号、届次号”等,如索书号“TQ038.1/03-2”中的-2表示 该书是这种书的第二版。
例如:本馆中文图书的索书号由《中图法》的分类号和种次号两部分构成,例如《DELPHI运行时间库RTL和组件VCL技术参考》一书的索书号为TP311.52/15, 这个索书号的含义有两层,“TP311.52”是分类号,“15”是种次号,表示该书是图书馆收藏的该类中文图书中的第15种。
西文图书的书次号采用著者号,例:TP368.5/W515;
日文图书的书次号采用的是种次号,例:O151.2/R4(其中R代表日文)。
3.《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》五大部类及22个基本大类
《中图法》体系中就形成了五大部类的序列:
(1)马克思主义、列宁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(2)哲学(3)社会科学(4)自然科学(5)综合性图书
《中图法》在五个部类序列的基础上,按照从总到分,从一般到具体的编排原则进一步展开,组成了22个基本大类,用22个英文字母表示:A、B、C、…、Z。如下表所示:
五大部类 |
22个基本大类 |
马克思主义、列宁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 |
A马克思主义、列宁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 |
哲 学 |
B哲学 |
社会科学
|
C社会科学总论
D政治、法律
E军事
F经济
G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
H语言、文字
I文学
J艺术
K历史、地理 |
自然科学
|
N自然科学总论
O数理科学和化学
P天文学、地球科学
Q生物科学
R医学、卫生
S农业科学
T工业技术
U交通运输
V航空、航天
X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 |
综合性图书 |
Z综合性图书 |